科納克太陽神廟位於印度東部奧里薩邦的科納克(梵語:कोनार्क,Konark或Konarak),鄰近孟加拉灣,是印度最壯觀的宗教建築之一。這座宏偉的神廟由13世紀羯陵伽國王那羅辛訶·提婆(Narasimha Deva I)建造,供奉太陽神蘇利耶(Surya),是婆羅門教的重要聖地。1984年,科納克太陽神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,成為印度建築與雕刻藝術的瑰寶。
建築特色
科納克太陽神廟的整體設計模擬一輛太陽神的巨大石雕戰車,由12對輪子(共24個)和七匹馬拉動,象徵太陽神駕駛著戰車橫越天空。這些輪子不僅是裝飾,還具備日晷功能,能夠準確測量時間。神廟的整體長度達857英尺,寬540英尺,主體朝向東北方,以迎接晨曦初升的陽光。
雖然主神殿(Vimana)已經坍塌,但仍保留了前殿(Jagamohan)、舞廳(Nata Mandir)與部分牆體雕刻。寺廟內供奉的三尊神像分別象徵早晨、中午和黃昏的太陽,展現了對太陽神的崇敬。
雕刻藝術
科納克太陽神廟的雕刻藝術極為精美,涵蓋神話、歷史、宗教和世俗生活等多種題材。
底層雕刻展示了1452隻形態各異的大象,有些圖案描繪國王騎象巡視,僕人手持華蓋為其遮陽;有些則展現戰士持劍策馬出征,或是獵人追逐獵物的場景。此外,一幅老婦祝福兒子的圖案尤為感人,旁邊的媳婦跪拜,孫子倚靠在祖母身旁,生動呈現古印度家庭的溫情。
中層雕刻則充滿奇幻色彩,包括獅首象身、獅首人身的神獸,以及半人半蛇的那伽摩納娑(Nāga Manasa),象徵海底寶藏的守護者。
頂層雕刻則以大量的性愛雕刻為特色,類似於卡久拉霍神廟群,描繪人類親密關係的各種姿態,展現出當時對生命繁衍與宇宙和諧的理解。此外,雕刻細緻入微,展現對人體解剖學的深刻認識,例如一幅男人舉起女人,而女人纏繞其頸部的雕像,肌肉線條精確而生動。
聖殿內部與構造
聖殿的地板由綠泥石建造,並略微向北傾斜,以利於排水。內部以一塊雕刻成直徑5英尺的蓮花作為天花板,每片花瓣上均刻有舞女與太陽神駕駛戰車的圖案。
由於聖殿跨度極大,建築師巧妙地運用了鐵質橫梁支撐結構,每根橫梁長達40英尺,直徑約9英寸。這些橫梁原本被製作成多個零件,然後鍛造拼接而成,顯示出當時印度建築技術的高度發展。
神廟的內部寶座由黑色綠泥石雕成,這是供奉蘇利耶的聖壇,尺寸為11英尺 x 7.6英尺 x 4.8英尺。寶座上的雕刻描繪了各種動物與場景,其中一幅刻畫了國王納拉辛哈·德瓦及其臣民禮拜太陽神的圖案,展現了王權與宗教的融合。
環境與保存狀況
神廟周圍生長著耐風沙的木黃麻屬植物,低矮的丘陵環繞,景色變化多端。儘管經歷了數百年的自然侵蝕與歷史動盪,科納克太陽神廟仍然是印度最受遊客與朝聖者歡迎的文化遺產之一。如今,每年12月,當地還會舉辦科納克舞蹈節(Konark Dance Festival),展示印度傳統舞蹈之美,進一步延續這座千年神廟的藝術與文化價值。
科納克太陽神廟不僅是一座宗教建築,更是一座融合建築學、雕刻藝術與天文學的奇蹟,見證著印度古代文明的輝煌。